浙江大学留学预科师资团队 - 浙江大学留学预科
当前位置:浙江大学留学预科 > 师资团队
汪槱生

汪槱生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28年8月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
        电力电子技术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后,一直在浙江大学电机系任教至今。1994年当选为我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1958年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参加了双水内冷电机研究,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70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功率晶闸管并联逆变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后来又领导和研制了模拟控制、单片机控制、全集成电路控制和模块控制的中频感应加热电源,超音频及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将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应用范围,从熔炼扩展到透热、热处理、焊接等方面,为我国当今业已形成的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及其应用产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汪槱生教授的这些成就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和浙江省重大贡献奖等。

巴德年

巴德年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8年10月出生,吉林省四平市人。
       免疫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1967年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1982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部外籍院士。
       长期致力于肿瘤免疫研究,80年代初,他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抗胸腺自家抗体,从而为高血压大鼠的免疫功能低下找到了原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免疫功能异常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LAK细胞的研究,并将LAK疗法用于临床并在防止癌转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这奠定了他成为我国癌生物疗法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陈子元

陈子元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24年10月出生,浙江鄞县人。
      核农学家。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1953年起先后在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任教;1983─1989年任浙江农业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国际原子能机构科学顾问、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长。现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孝威

唐孝威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31年10月出生,江苏无锡人。

       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浙江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高能实验物理、生物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核医学、脑科学等方面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参加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在中子点火实验和核试验物理诊断等方面作出贡献。70年代中进行我国卫星舱内空间辐射剂量的测量。70年代末率领中国实验组到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进行高能实验,参加的马克杰国际合作组在实验中发现胶子。80年代初领导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组参加L3实验及AMS实验等国际科技合作,在实验证实自然界存在三代中微子以及实验测定中间玻色子特性等方面作出贡献。90年代起和我国神经科学家一起推动和组织脑功能成像实验和神经信息学研究,并在生物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核医学、脑科学等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工作。近年来进行意识问题的自然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