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你不知道的香港留学真相!港科大就读体验及英港新申请
现在香港留学人还很多吗?
香港就业趋势如何?
香港的学校有哪些?
不会粤语去香港留学很难吗?
.....
本期干货分享重点
当前香港社会、疫情、留学情况
英港新院校申请经验分享
港校学习生活体验
香港实习就业体验
Q&A
香港情况介绍
疫情
香港共经历了五波疫情,最严重的是 2022 年 2-3月的第五波,虽然在中央与内地医护的协助下,疫情已得到极大缓解与控制,但因为近期随着管控措施放开,疫情有抬头迹象。
防疫措施
1) 香港作为内地与国际的联通站,防疫措施介于两者之间,处于仰卧起坐状态;
2) 进入商场、公共场所共场合需扫描安心出行;
3) 进入商场、饭店等公共场合需接种三针疫苗;
4) 政府根据污水病毒含量确定强检地区;
5)海外抵港需完成 7+7 隔离。
社会安全
自国安法落地以来,香港的社会治安情况稳中向好;
2022 年 7 月 1 日为香港回归 25 周年,也是新一届特首就职日期;
新任特首李家超出身于香港警察,在黑暴期间立下功劳,上任后有望在与内地连通等方面做出成就。
香港的院校
陆本同学申请比较多的学校是以上的八所院校,这里将这几所学校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个档次:港大,港中文和港科。
这三所学校 QS 排名很高,认可度非常高,这三所学校毕业之后,不论是在香港就业、回内地就业,甚至去其他国家就业都有很好的市场,同时它申请难度也算是最高的。
第二个档次: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这两所学校近四、五年 QS 排名冲的非常快,一度冲进了前 50。而且他们的认可度现在也在逐步地提升。
第三个档次: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
这三所学校的综合排名相对没有非常的高。在申请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去决定自己的选校,比如说香港浸会大学的传媒专业特别好。
申请经验
院校背景
港校偏爱本科背景好的同学:985、211、海本;当然,本科背景弱的同学不要灰心,其他条件也可以弥补。
面试经验
商科 Master 大多需要 1-2 轮面试;
不同形式的面试,比如群面 (CUHK)、Kira 机面(NTU, ICBS)、单面(NTU, HKUST);
考察内容:
Motivation 类 – Why school? Why major? Why you?
Behavioral question ;
专业知识考察;
CD 有面经,写稿子、多练习、提前准备。
软背景提升:实习/科研
建议有 2 段以上与专业对口的实习或科研,利用好大二暑假与大三寒暑假;
第一段实习不要对公司 title 要求过高,只要工作内容对口就行;
四大的经历是不错的开始,抓住寒假实习的机会 (年审对实习生需求量大);中小券商研究所日常实习进入难度较低;
建议要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
找实习的渠道:
APP: 实习僧, 领英;
心仪公司微信公众号(四大、券商的寒暑假实习,最正规);
求职微博、公众号的实习汇总(日常实习,回复率低);
学校就业中心、BBS;
标化成绩
雅思/托福
General Tips:
建议备考周期:2-3 个月,不要拖延!可以先报名后考试;建议大三考出成绩(两年有效期);
申请港新两者都可,若想冲击 110+ or 8+选手建议选托福;正常情况下100+ or 7+达标。
备考 Tips:
除基础极差的同学外,不建议死背单词,多做题积累常考词汇;听力差的同学慎选托福,speaking, writing, listening 均会考察听力;
提升听力方法:每天把剑 4-13 or TPO 1-50 听力部分当音乐听(用小站可以放音频);
提升写作方法:要知道模板与套路,准备大作文的案例(按常考主题);
提升口语方法:多说,看机经。
GRE/GMAT
General Tips:
建议备考周期:3-4个月;大二或大三考出成绩(五年有效期);
申请港新两者都可以;正常来说,320+ or 700+ 达标;
备考 Tips:
GRE填空务必多背几次 3000 词,实在没时间可以优先背 800 词;不建议死磕,若其中一种考过 3 次都没有考过,建议换另一种;
GMAT/GRE quant 部分务必高分(50+,169+);数学部分先用 OG 梳理知识,多刷机经;
个人认为 GRE 更看重努力程度,GMAT 更看重思维逻辑。
GPA
Ø GPA 对于留学申请至关重要,是必定会参考甚至卡人的指标;
Ø 对于给分普遍较低的学校,建议附加学校排名、专业排名等;
Ø 专业课 GPA 比其他课程更重要;
Ø 保研、求职时也会参考 GPA,例如香港证券公司大都要求 GPA 不低于3.3;
Ø 即使大一的 GPA 较低,可以通过后期努力提升,上升趋势 GPA 更能使人信服。
文书撰写技巧
积累素材
素材发掘的前提是有素材可挖;
多参加科研、实习、实践活动;
实践方向最好与申请专业有关;
活动后注意复盘,最好提前记录一些东西。
发掘素材
发掘自己大学期间的闪光点;
文书撰写
初稿:根据自身情况自己书写,中文即可,可以以一个小故事开头引出,主要阐明自己与申请专业的适配性、兴趣、职业规划与打算等;
英文稿:主导师根据同学初稿梳理思路并撰写;
复审:专业导师(主要是专业方面的建议)、外教(主要是语言润色)会进行进一步修改。
在港就读体验
师资力量
绝大多数老师毕业于欧美、亚洲名校;
部分老师有全职的业界工作经验甚至目前仍就职于各大知名企业;
课堂用英语沟通,课后内地香港老师可用普通话沟通;
Very nice and helpful,乐于解答各种问题;
同学及学习氛围
很多卷王学校拿高分同时可以兼顾实习考证;
小组作业很多,需要和同学沟通;
每个人性格各异,寻找适合自己的朋友。
学校环境(以 HKUST 为例)
学校不同院系都有自己的大楼(海景);
室内室外两个泳池,室外泳池离大海很近;
食堂种类丰富,港式、西式、中式任选;
商科有彭博机可使用,工科实验室配套完善。
在港实习就业经验
实习
• 在港实习需通过学校审批获得 nol(暑假除外);
• 实习时长为 Program 时长的 1/3,以 12 个月项目为例,最多可实习 4 个月;
• 学校 Career Center 会 post 一些岗位,金融相关相对好找;
• 用工规范、工资高、走人事、工作环境理想。
就业
• 港校生在毕业后可以申请 IANG 签证可以无条件留港一年找工作;部分 Msc Program 在 7 月可以获得毕业证明,可以用来申请 IANG, 无需等到 11 月发毕业证,拿到 IANG 后即可上岗;
• 在港待满 7 年后可以拿到香港永居身份;
• 金融、计算机相关专业比较好找工作,整体相比没有内地卷;
• 很多公司没有校招只散招,关注学校就业办, JobsDB, 领英, CTgoodjobs等招聘渠道。
Q1. 如何在综合考虑申请成功率和留位费后,选择合适的申请时间点?
如果你的保底学校已经给你发offer要你交留位费,但是你心仪的院校还没有给你发offer,面对这种情况,建议提前计划好,关注每个学校的一个 time line。
英美院校每年发 offer 的时间是比较晚的,要到 11、12 月;但是香港比较早,比如港大第一轮offer 10 月多就发了。
如果港大保底,申英美的话,建议不要第一轮就把港大投出去。英国美国开了以后,再第一时间投港大。如果背景比较好的话,第一轮第二轮申请的成功率会差不多,不会有明显的差别。
Q2. 香港实习会不会错过大陆校招?
香港实习不会错过大陆的校招。整体上不会耽误的,但是大家务必要看好秋招的时间。
第一,目前来看很多公司都是线上面试,可以一边实习一边投递;
第二,毕业证的发放时间一般是 11 月,参加的是下一年的秋招,所以 7 月到 11 月期间可以在香港去实习,如果香港没有找到合适的的工作,11 月回大陆秋招就好了。
Q3.香港读研花费?
不好说。
对于某些专业来讲非常便宜,比如说 Chinese Study 这些文科类的专业可能只要几万港币,最贵的是金融专业,港大可能要四十万港币。
据说会按照往年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来定这个花费,尤其是商科,可能起薪比较高的话,大家给的学费也比较高。
Q4.香港的课程紧吗?
香港的课程是比较紧,因为只有一年时间.
比如港科 finance 专业,要完成 15 门课的学习,同时来讲的话,整个评分的标准部分的学校部分专业只有前 40% 能拿到 A- 以上,还要和同学做一个内部的竞争。
以上就是《干货分享!你不知道的香港留学真相!港科大就读体验及英港新申请》介绍。出国留学网,专业留学移民服务平台。快速了解留学移民政策、留学移民中介服务等,欢迎在线预约咨询。